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東觀點 2022 年 03 月 23 日

內地醫護援港 豈能以怨報德

內地當局應特區政府要求,在過去一個星期分批調派了近四百名內地醫護人員來港,支援已瀕臨崩潰的本地醫療系統。但內地醫護還未「坐暖」,便先後爆出兩宗風波。首先是有記者質疑他們的醫術及溝通能力,多次追問一旦出現醫療事故可以如何投訴、懲處及作出賠償等等。之後網上又流傳一張本港與內地醫護的工作分配表格,兩者的分工看似相當不平均,內地醫護不但工時較長,並且要負責一些較低技術、甚至屬厭惡性的工作。
兩宗事件都引起不少內地網民,以及一些正直、愛國的港人反感。其中一家受到批評的傳媒機構急急致歉撲火,對旗下記者提問引起市民關注及不滿深感抱歉。但有關致歉聲明隨即又惹來反彈,質疑事件涉及自我審查、干預新聞自由、以至對涉事記者進行「批鬥」。有關兩地醫護的分工問題,特首及醫管局強調有關安排是經過雙方協商和同意,對內地醫護的專業精神有信心,但始終未能釐清有關分工的真偽和理據。

內地醫護人員來港支援已瀕臨崩潰的本地醫療系統,理應受到尊重,但卻被部分人質疑其醫術及溝通能力,予人以怨報德之感覺。

 


眾所周知,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就香港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穩控疫情視作壓倒一切的任務,明令各個中央部委及地方政府全力支援香港特區。在這個背景下派到香港的內地醫護人員,肯定都是精挑細選、醫德並重的。事實上,首批來港的內地醫護全部都來自內地的「三甲醫院」,不少更是主任級人員,擁有應對沙士及新冠疫情的豐富實戰經驗,而且大部分人都能操廣東話和英語,不論是醫術或溝通能力都不成問題,經驗方面更可能勝過許多本地醫護。
內地醫護來港支援所產生的法律問題、責任問題,並非不可以查問,但搞清楚了就不應再不斷糾纏,否則便會令到一些不知就裡的香港市民,誤以為這些援港人員都是醫術差劣,很容易出現醫療事故,並會令到一些內地同胞以為香港不歡迎他們。
不少熱心公益、濟世為懷的本地醫護人員,也有透過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及樂施會等西方主導的國際組織,遠赴世界各地協助救急扶危,拯救生命。有關受助國家的傳媒,會否質疑這些香港醫護涉及「無牌行醫」、非法使用未經註冊藥物、以至擔心他們會事故頻生而需要懲處和賠償呢?
如果今次來港支援的不是黑眼珠、黃皮膚,以及經中央政府委派的內地華人醫護,而是來自上述國際組織的歐美白人醫護,他們又會否受到同樣的質疑呢?可見這些針對內地醫護的猜忌和疑問,或多或少是源自部分港人對內地人的歧視和不信任,以至是政治上的抗中、反中和仇中情緒。
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續爆發,每日都有數以萬計市民感染,數以百計患者死亡。內地醫護冒着感染風險,離鄉別井來港支援抗疫,所有香港市民,尤其是屬同行的本地醫護人員,理應深表感恩,而非處處猜度或質疑,以怨報德。這並不是一言堂或政治正確的問題,而是做人處世的基本道德和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