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醫道 2021 年 11 月 25 日

岑信棠

港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榮譽教授,腫瘤專科醫生,行醫四分一世紀,親眼見證科技進步,癌症由不治之症,至大部分都有得醫。

預防有TakeTwo

最近,香港有兩宗新聞都帶出「預防勝於治療」的訊息,第一宗是十一月初公布的一項關於心血管病與生活習慣的關係之問卷調查結果。該調查由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香港復康會等六間醫學及病人組織、社福機構組成的「心血管病二次預防關注組」於本年中進行,當中訪問了五百五十一名曾病發的心血管病患者及二百六十四名照顧者。結果發現心血管病患者在病發後六個月,避免進食三高食物的意識特別強,六個月前有進食三高食物的患者由百分之七十一跌至百分之三十四,但好習慣未能維持,四成半曾病發的心血管病患者未能持續實踐健康飲食及生活習慣。另外,調查指出有一半受訪心血管病患者認為有按時吃藥便可,百分之五至八以為手術後的復發機會甚低,或再病發時用手術便能處理。關注組認為,有關結果反映心血管病患者對病發後預防復發的認知有誤差,以為復發風險低,對維持健康以減低復發風險的意識不足,容易重蹈壞習慣。事實上,曾心臟病發的患者,有百分之四十三風險在兩年內復發,但是風險是可以通過健康飲食降低的。

 

 


另一宗新聞與預防疾病有關的,是特首林鄭月娥於月前為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揭幕,期間特首指出政府資助的地區康健計劃,目的是改變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風氣,以面對本地人口一直急速老化帶來的挑戰。自十月下旬,不少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陸續在多區啟用,目標是於明年十八區均有成立有關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及社區照顧。而香港復康會獲政府支持,已在中西區、港島東區及沙田於十月開始營運地區康健站,目的是提供以預防為本的醫健服務,除了提高大眾的健康意識,還推廣健康風險評估、篩查,以及慢性病患管理。
另外,二○一九年發表的一項全國性研究及長期跟進生活習慣與慢性疾病關係的報告,由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及英國牛津大學聯合開展,當中包括全國十個地區共五十萬介乎三十至七十九歲的成人,他們當時均無心臟病、中風或癌症。研究定義以下五項為健康生活及飲食因素:
吸煙或已戒煙、不喝酒或輕度酒量、恆常有中至高度的體能活動、多蔬果魚類及少紅肉的飲食習慣,以及體重指標BMI介乎十八至二十八、男女腰圍為分別少於九十及八十五厘米。在十年的跟進期間,研究錄得近三萬八千死亡病例,透過調整後,並無具備以上五項健康因素的致命風險較有具備的高出百分之六十八。研究的結論是,大概有四成中國成年人的死亡原因與沒有依從這些健康生活習慣有關,促進健康生活及飲食方式,可減輕中國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及癌症的負擔。
癌症與心血管等不少慢性疾病一樣,風險與健康生活習慣有關。為了讓病人明白這道理,腫瘤科醫生大多趁病人初診斷時的最好時機,向病人及照顧者解釋並提供相關訊息,希望他們明白健康飲食及生活習慣的重要性,由此遠離壞習慣,預防都可以有 Take Two。

本網站內容僅供參考,絕非推介任何診斷/醫療方法或藥物或保證其療效,亦無意代替專業意見或諮詢、醫療診斷或醫學療程。
如對健康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以免耽誤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