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健美麒術 2021 年 09 月 06 日

唐安麒

中港台著名健康食療專家;為國際美洲大學工商管理榮譽博士、自然療法博士、曾修讀中藥營養學、體重控制學等,教你用最natural方式達至健康目標。

一夏無病三分虛

春睏、秋乏、夏打盹。「秋乏」是指立秋後整個人懨懨欲睡、倦怠乏力的狀態。立秋過後,天氣逐漸由熱轉涼,是暑氣結束的時節。不過經過了漫長酷熱的夏季,加上多吃喝冰品,夏天累積的暑濕之氣未被秋氣完全驅散。夏季殘留的暑濕之邪導致脾胃正氣不足,中醫之為「暑濕困脾」。脾主運化,負責消化與吸收,若脾臟功能較差則無法正常化濕,身體容易疲倦、浮腫、無胃口、腹脹及泄瀉。濕性下注,下半身更會格外肥腫。另外,秋氣主燥,燥熱之邪是中醫六淫之一,燥邪從口鼻進犯,散發身體的津液,減少肺的滋潤,耗氣傷陰。氣虛者會四肢無力、神疲體倦、少氣懶言,令「秋乏」症狀加重。
要解秋乏,必要養脾肺、補氣滋陰。戒掉進食生冷、煎炸食物、甜食,和進食不定時的飲食習慣,是顧護脾胃的第一步。辛辣燥熱煎炸之物會助陽動火,令氣向外及向上走四散,有違秋天陽氣往內收斂的養生之道。進食平性食物如瘦肉、菜心、菠菜、節瓜、蘋果、牛油果、木瓜等可以令消化運作更順暢。如果想進一步健脾益氣,可考慮用淮山、赤小豆、陳皮、荷葉等製作湯水,幫助脾胃去除濕氣,增強消化力,改善氣虛引起的疲乏無力、少氣喘促等。此外,秋氣燥,多吃蜂蜜、雪耳、玉竹、沙參等,滋陰潤肺,身體陰分充足,自然不易被燥邪入侵傷肺。
此外,秋乏不代表要無節制地昏睡,反而更要着重睡眠時間和品質,才能恢復體力。《黃帝內經》指:「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意指秋天應早臥早起,早睡大約指晚上十時,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則指早上六時,以順應陽氣的舒張。順應四時、適當的睡眠習慣,是養生的第一要素。
「一夏無病三分虛」,由夏轉秋後,要好好調理,以補充夏天的消耗,並為越冬做好準備。

要解秋乏,必要養脾肺、補氣滋陰,可考慮用淮山、赤小豆、陳皮、荷葉等製作湯水,幫助脾胃去除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