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投資樂園 2021 年 05 月 12 日

林一鳴

本地資深股市及樓市投資者,重點研究波浪理論、財技和投資心理學等,擅長用故事形式比喻市況和分析經濟熱話。

唔變就只有等死

肺炎疫情自去年初開始,轉眼間已經一年多的時間,很多人都期望可以「盡快回復以前」,但實情上卻未必如此。估計在未來一段很長的日子,我們都可能要繼續戴口罩、減少出街及出國、需要網上開會及線上學習;生活上出現的結構性轉變,未必可以完全返回以前,如果企業不能在新常態下變身,就有機會等死。
其實過去也發生過不少例子,巨無霸企業在大環境下未能轉身,結果就死掉了。如果你的年齡在四十歲以上,都應該幫襯過一些租碟的影視店,這可算是最早期的「共享經濟」,因為電影發行的VCD及DVD,新片售價平均在一百元或以上,但看一次就不會再看,於是店舖會先購入一大堆影碟,然後每次以十多二十元的價格,租給客戶回家觀看,每次租期兩至三天,影視店只要租出幾次就可回本,再租就是淨賺。
當年全球最出名的影視店是百視達Blockbuster(即是Captain Marvel電影開始的時候,主角來到地球時處身的店舖)。這公司在1985年成立,最初主要租借錄影帶,後來隨着技術轉變就變成租VCD、DVD及Blu-ray光碟。在二十年前最風光的時候,Blockbuster擁有超過84,000名員工和接近9,000家分店,在香港有二十幾間分店及逾二十萬名會員,絕對是一項龐大生意。

Netflix本來也是一間租碟公司,不單止生存下去, 還勁到變成全球領導地位。

 


當年除了過江龍Blockbuster外,也有不少具規模的地頭蟲,例如KPS金獅影視及快圖美,金獅全盛時在港有二十多間分店,台灣有兩間,主要業務模式是銷售套票,會員以預繳形式一次購買多張,然後慢慢觀看。金獅在1998年被銀行清盤,Blockbuster收購部分分店繼續經營,但做了幾年後Blockbuster自己也破產了,香港的分店也全部關閉。
當年有沒有一些影視店,今天仍然生存?有,就是Netflix,不單止生存下去,還勁到變成全球領導地位。Netflix本來也是一間租碟公司,開始時規模不算很大,但後來Blockbuster倒下來,Netflix反而越飛越高,主要就是轉身夠快!
Netflix首先將租碟業務變成Flat-fee unlimited rentals,過程以郵遞寄送,客戶看完一套電影之後,放入回郵信封歸還給Netflix,下一封郵件就會收到新影片及新戲宣傳清單;這樣除了減低舖租成本,更可進入「還舊碟、收新碟」的不斷循環,每天寄出多達二十萬隻DVD,讓業務自動延續下去。當然這做法只是讓公司「唔使咁快死住」,Netflix最大轉捩點是在2007年改變方向,將業務主攻影視串流,不再將重點放在租碟業務,結果很快成為全美最大電影下載網絡,加上大量拍攝自家製的影片,成功將舊有業務轉營,成為今天行業的一哥。
在二十多年前的時候,Blockbuster是行業大佬,而Netflix只是小弟弟,但為何今天唔見咗Blockbuster而只剩下Netflix?相信這是很多企業營運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如果你今天的公司,營業額較疫情前下跌一半以上,相信你應該認真思考,這些下跌的營運額,由於大家生活的結構性轉變,就算將來疫情消退,也有可能永遠不會回來,甚至越來越衰;如果你唔做好應轉變的準備,就會變成另一個Blockbu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