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專欄  > 投資樂園 2021 年 04 月 21 日

林一鳴

本地資深股市及樓市投資者,重點研究波浪理論、財技和投資心理學等,擅長用故事形式比喻市況和分析經濟熱話。

大學畢業 變失業及貧窮青年

上期專欄我提到今年畢業的大學生正努力搵工,但原來多達一萬位去年大學畢業的同學,到目前仍沒有工作。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高達15.5%,較一年前的8.6%高出接近一倍,情況令人擔憂。
除了搵唔到工,還有貧窮的問題。政府於去年十二月發布《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青年貧窮率近年持續攀升,目前18至29歲青年貧窮人口高達12.34萬(貧窮定義為每月住戶收入低於中位數50%,例如一人住戶貧窮線為每月收入4,500元以下,二人10,000元以下),平均每八名青年有一個貧窮,他們沒有全職工作及就業不足比例高達34.6%,逾四成每月工時少於144小時。在貧窮青年的群組中,25至29歲組別有53.9%無業,其中39.2%非從事經濟活動及14.7%失業,六成以上的失業原因是主動離職;至於餘下46.1%雖然有全職工作,但住戶收入在貧窮線之下,當中50.4%具有專上教育程度。
點解咁多大學生失業?點解香港咁多貧窮青年?這是一個非常政治敏感的問題,深藍Uncle及Aunt一聽到這個現象,情緒就會十分激動,立刻會破口大罵,說年輕人活該……當然唔使多講,大家都估到他們罵些甚麼。

今天香港的教育,仍停留在靠記憶拿高分的模式,但當進入職場之後,重點是人際關係及靈活應變。

 


不過公道一點來說,雖然反修例事件加劇年輕人求職困難,但也並非問題的全部,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我與一些開辦人力資源公司的朋友談過,他們覺得大學生失業的主要原因,是求職市場需要的專才,與本地學生出現錯配現象;反而政治事件影響僱主不聘用應屆大學生,只是一小部分例子,而疫情出現的經濟低迷,主要影響飲食、旅遊及零售行業,也未必是主要因素。
第一個問題是香港教育制度與職場的脫節。今天香港的教育,仍停留在靠記憶拿高分的模式,學生八成時間都是靠記憶,背書越多分數就越高,但當進入職場之後,需要的是辦事及執生能力,重點是人際關係處理及靈活應變,香港學生相對較為遜色,在職場上很容易被一班老鬼比下去。
另一點是國內人對本土大學生的競爭,特別是中環的金融世界,已經變成中資主導,IPO新股八成都是中資公司,最有錢的客戶也來自國內,所以聘請新鮮人的金融機構,也是以中資為主!這些中資機構聘請Fresh Grad,主要服務中資上市公司及國內客戶,所以國內年輕人獲得聘用的機會,普遍較本地大學生為高。
第三是職場停止上流的問題。三十年前我剛畢業的時候,職場往上流動速度很快,平均三十歲已經可以到達中層,四十歲就坐在公司高層位置,下面就可以讓出一些位置,讓年輕人向上移動;但今天香港的情況,中層管理塞滿五六十歲的人,基層變成三四十歲,仲邊有位置讓二十歲塞入基層?結果年輕人要轉戰一些與學歷無關的工作,例如勞動力及服務行業,但大學生覺得自己讀咗咁多書,做這些工作實在太過委屈,於是冇乜心機搵工,倒不如留在家中睡覺更好。